110.炒地皮_李代桃僵
三桥小说网 > 李代桃僵 > 110.炒地皮
字体:      护眼 关灯

110.炒地皮

  常思云对付家愿意出资营建新城的事似乎有点不那么热心,一副顾虑重重的样子。李煦自然明了他的心境,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像付家这样的超级豪门世家,莫说他一个小小的韶州刺史,就是岭南道节度使相摆平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付家之所以一向和地方官府井水不犯河水,彼此相安无事,其中的缘由必然十分复杂,这种态势来之不易,若因此而打破,是福是祸实难预料。

  默了许久,常思云叹道:“借助付家的手完成建城移民之事,对韶州百姓而言自然是件好事,怕只怕此例一开,韶州地方从此就是他付家的天下,地方官府再难制约他。”

  李煦道:“这个卑职也想过,太有钱的人的确不宜再让他染指权柄,不过眼下这个机会的确是千载难逢,错过了着实可惜。”

  常思云明白李煦说的“千载难逢”是什么意思,营建新城避免水患侵扰百姓,无疑是桩善举,做的好不仅能为自己博得“勤勉干练”“建设地方”的好名声,那私底下的实惠也是实打实地少不了的。

  在天下司自己是已经升到头了,不过做官嘛,还是大有潜力可挖,自己还不到四十岁,地道的进士科出身,又在地方历练多年,各方关系也都摆的不错,此事若做的出彩,那两年之后更上一层楼还是大有希望的。

  州刺史兼任寻访小使只能管理一州,若升做观察使、经略使,甚或是节度使呢。虽然仍旧是寻访小使,那管的可就不止一州了。

  至于在营建新城过程中可能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实惠,常思云反而不再十分看重,与自己的升迁相比,这点小恩小惠又算得了什么?

  求稳,还是搏一搏。

  思索了一盏茶的工夫后,常思云痛下决心——搏一搏。

  他慷慨地对李煦说道:“为了韶州百姓免去洪水之患,也只好给他们付家一点甜头了。将来他们即使赖着不走,无非是咱们多受点委屈,其实也算不了什么嘛。”

  常思云旋即指示由李煦先和付家秘密接触,敲定大致方案后,他才出面和付家当家人面谈。常思云再三嘱咐李煦在事情未敲定之前务必要严守机密,李煦哪能不知道这其中的轻重?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付家是韶州望族,虽然不大和地方接触,地方上盯着他们家的眼睛可不止千双万双。在城里约见付家人终究不方便,于是李煦便借口打猎,带着旺财和赵无忧去了城北灵鹫山,草草地亮了个相,又在名刹古寺间转悠了一圈,转身便住进了付家的一所别院。

  在这里他在付清玉以及付清玉的胞兄付清染密谈了一整天,一幅新建韶州城的蓝图便新鲜出炉了。李煦带着这份蓝图连夜赶回韶州城,向常思云详细禀报了与付家接触的结果,并将新城营建方案和盘托出。

  常思云对新城建设细节并不十分关心,他在意的是营建新城能给他带来的实际好处,李煦明白他的心思,便将新城营建前、中、后,可能带来的实际收益一一分析给他听。常思云听完之后,终于下决心正式会见付家人。

  三月十八日是常思云母亲戴氏的六十岁生辰,人生七十古来稀,六十岁也算是高寿了。因此这一回,常思云没有像往年一样摆出一副清官面孔,只在宅中设家宴为老母庆寿,一反常态地大操大办起来,韶州士绅军民立即闻风而动,凡是能跟刺史挂上边的无不登门拜贺,既是巴结也是显摆。

  常思云一向以清廉孤傲自诩,公务之余并不与地方上来往,能跨进刺史府后宅,不管是对韶州官员还是土著豪门都是莫大的荣耀,若再能讨上一碗茶喝,那就足以夸耀好半天的了。此番不仅能登堂入室,还是受用刺史家厨烹饪的美食,那可真是挣足了面子。

  在这种情形下,付家派嫡长子付清染带着夫人莫氏前来拜贺,虽然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付家实力超绝,自不必巴结地方官府,不过这种锦上添花的事做一做却也无妨,至少能博得一个尊老爱孝的好名声。

  付清染夫妇献给戴老夫人的寿礼是一棵一尺多高的珊瑚树,论体积大小,这珊瑚树或也算不了什么,不过若珊瑚树上缀满了由红、黄、绿三色宝石雕琢的果实,那这树就不由得别人不刮目相看了,付家就是付家,巨富就是巨富,出手哪有凡物?

  莫问这株珊瑚树值多少钱,单是树上缀着的那些“果实”,随便哪一颗也足以抵得上中等小康人家的全副家产了。

  付家给了常刺史这么大的面子,常思云虽贵为一州刺史,自也不敢怠慢,寿宴之后,各路贺客陆续告辞,常刺史独独留下付清染夫妇,晚上另设家宴款待。

  这番举动在外人看来无非是你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交际游戏,或者刻薄点说是常使君巴结他们付家,除了嘴上啧啧称奇,心里骂他一句趋炎附势外,也没人往深处去想这其中还有什么深意。

  在释放完这个烟雾弹后,付家和韶州地方官府有关营建新城的谈判就在常思云的后宅秘密进行起来,谈判进行的很顺利,细节早就由李煦和付家事先谈妥了,此番双方当家人见面无非就是再相互确认一下。

  家宴结束,喝了茶,付清染夫妻便拜辞而出,其时天刚黄昏,天地间笼罩着一股暖洋洋的气息,这时辰正是把捏的刚刚好,任再挑剔的目光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因此在常使君留宴付家嫡长子夫妻的后续话题中,人们谈论的最热络的话题都集中在那株珊瑚树上,谈论它究竟值多少钱,才让爱民如子、清廉如水的刺史大人一反常态地收了下来,还为此破例留宴家中?

  谈论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有人说那株珊瑚树其实不值什么钱,珊瑚本身才一尺高,算不得名贵,而且树上那些红果儿、黄果儿、绿果儿也不是真的宝石,而是西方小国制造的玻璃珠,虽然也是个稀罕货,但比之宝石的价值那就是天壤之别了。

  有人算了一笔账,说整株珊瑚树市价不超过二十贯,对付家和常使君这样的人家来说不过是件纪念品而已,比之城里许多士绅送的礼品价值都还要低。

  也有人说活到他们这个层次,钱什么的人家早就不怎么在乎,付家能派付清染夫妇登门拜贺那就已经是给了常使君莫大的颜面了,这就像常使君留他夫妇在宅中用饭一样,人家还在乎吃些什么吗,意思点到就什么都到了。

  至于坊间有人揣测说一向眼高于顶的付家此番派嫡长子亲自出马拜会常使君,又私下交谈这么久,一定是有要事相商的传言,那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后面的事实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戴氏六十大寿后的整整一个多月时间内,韶州风平浪静,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进入四五月份后,韶州地面仍然平靖,一点像样的大事业没有发生,南方淹了二十几个县的大水灾,在这里是一点也感受不到。

  一直到了五月初的时候,韶州城附近才发生了一点有趣的事情。

  城北灵鹫山下的慈湖盛产河虾,沿湖畔的四个村落约三十户渔民,祖祖辈辈靠捞虾过生活。到了这年五月初,却不知何故,三十六户捞虾人忽然全都舍弃操持了几辈子的祖业,他们卖掉祖屋、渔船,带着渔网,挑着细软、行李,拖儿带女的举家南下,在韶州城内买房租铺,红红火火地经营起了河鲜生意。

  这桩新鲜事着实传扬了一阵子,有好事者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外地大豪看中了慈湖,想在湖畔修建一处园林,捞虾人世代居住的祖屋都是让这个外乡大豪买了去。凭空得了一笔横财,又失去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慈湖,三十六户捞虾人于是便进城做起了生意。

  好事者又打听那位外乡人姓甚名谁,已经做了鱼铺老板的捞虾人颇不耐烦地说:“我管他是谁呢,人家给的钱不赖,又没逼咱们,又有官府给的凭证,公平买卖,我管他姓张还是姓王,是湖南人还是江淮人。”

  此意遂平。毕竟灵鹫山离着韶州城还有段距离,这些捞虾人也不及江上的渔夫为城里人所熟悉,谁有心思去管人家的闲事。

  出面购买灵鹫山下慈湖畔四个渔村三十六户人家土地房屋的神秘客商正是旺财,作为付家出资营建新城的前置条件,慈湖畔的这四个小渔村必须在新城工程动工前全部搬迁。

  常思云问李煦此事如何操作,李煦回答说:“事不难办,慈湖周边风景虽好,物产却很一般,那三十六户渔夫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温饱糊口尚且困难,只须给他们一笔做生意的钱,劝他们搬迁并不困难。”

  常思云问:“付家不愿出搬迁费,这件事也不宜动用公帑,这搬迁费从哪来?”

  李煦答道:“可从城中寻一个得力的富商,由他出面把地买下来赠给付家,将来在新城里预留一块好地皮给他便是。”

  常思云闻言微笑不语,他默认了。

  在后世,李煦有个姑姑是某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姑父则是某国有地产公司的经理,夫妻俩内应外合,曾经成功地拆毁过一座老县城,又成功地营建了一座新县城,成功地造了一批地产新富,成功地搜刮了其他行业精英的财富。

  新城营建在即,李煦觉得趁此机会弄几块好地皮,将来只赚不赔,因此他才说服崔莺莺拿出四千贯钱,由李十三出面,预先在常思云那定了一块地。

  ———

  。VIP中文_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qxsw.cc。三桥小说网手机版:https://m.sq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