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_贾贵妃日常
三桥小说网 > 贾贵妃日常 > 第73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3章

  第73章

  东都,皇太子最近日子过得一点也不好。

  石侍妾死了,还是被君父给赐死。虽然天使来传圣谕之时有一些暗示,宏武帝的话也说的通透。一切不过是为着皇太子善后。

  堂堂皇太子需要君父来善后,不是无能,还能是什么?

  石侍妾的死,在皇太子的眼中只是一个开端。再往后东都死掉的人更多。钦差办事,手段更辣更狠。

  或者说钦差得着宏武帝的示意,只要跟皇太子的侍妾石氏亲爹这一个出头椽子的一拖累。拔萝卜带出泥,这里面牵连的人就更多。

  在宏武帝的眼中,所谓善后自然就是贪官污吏这等不能尽职尽责,还总拖朝廷后腿的全部挖干净。

  一拔一拔的挖,只要皇帝想,不可能挖不出来。当官办事有真正廉洁清白的好官吗?

  可能有,不过便是有,也会如夜空的皎皎明月,太显眼太少了,那是绝对少数里的绝对少数。

  贪官可怕与否,在宏武帝的眼中就是能否办事情,继续朝廷扫掉麻烦的就是好官。拖一些稀在那里,还想朝廷替他收拾,这等牧羊犬皇帝不收拾,难不成还等着人祸越闹越大?

  要知道星星之火之所以燎原,这自然是一些人准备的干柴太多。其时干柴如果不是干柴?

  这一切未必就会发生。

  “孤的岳丈被抓了?”李茂鼎问着身边的崔长史。

  崔长史眉头差一点皱成一个川字。崔长史回话道:“殿下,镇国公如今平安无恙。京都东宫的太子妃和大郡主也一切安好。”

  崔长史就提醒皇太子,可别咒您的亲岳丈,他出事,东宫能安稳吗?

  “奉卿,孤说得是素素的父亲,在孤心底素素的父亲也是孤的岳丈。”皇太子李茂鼎回话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崔长史一听这话,他差一点没气得吐血。

  皇太子嘴里的素素,自然就是被宏武帝赐死的石侍妾。这一位闺名素素。

  崔长史就不懂,这一位石侍妾多大的本事。这把皇太子惑得三迷五倒,连认石氏的亲爹当岳丈的事情都干得出来。这让镇国公府知道了,镇国公会怎么想皇太子。

  “殿下,您的岳丈大人只能有一位,也只能是京都的钟公爷。”崔长兄叹息一声后,他小心的提醒话道。

  崔长史的提醒,皇太子李茂鼎好歹能听进去。李茂鼎不回话,他就是沉默下来。

  瞧着皇太子这等抵触的情绪。崔长史又说道:“京都的消息,秋猎之时皇帝替四位公主殿下指婚。在秋猎里,燕王和蜀王皆露脸,皇上各有赏赐。太子殿下,还请您以大局为重。”

  对于崔长史而言,他想替皇太子收拾烂摊子,这本事有限。真的不是为着前程,他挺想请这一位另请高明。

  “孤知道。”李茂鼎又没聋又没瞎,京都来的消息他都知晓。他说道:“父皇要换孤,不过让孤给二弟腾出来位置。”

  这时候的李茂鼎有一点心灰意懒

  。他说道:“素素殁了,她爹孤也没有保住。孤这东宫皇太子还有几份体面?”

  对于皇太子而言,他觉得自己已经没脸。

  崔长史说道:“这一回出事情,钦差大人用力过猛。显然一切来自京都的指示。一些应该闭嘴的人已经提前闭嘴。殿下,皇上是在乎您的。若不然何必在东都大动干戈。”

  在崔长史的眼中,宏武帝已经替皇太子开脱了。反正能知道皇太子黑料的人选,除了他这一位替皇太子办事的去了洪洞县,他逃过一劫外。

  其它皇太子身边的,有一个算一个的知情者全部闭口。当然不是封禁令什么的,就是物理意义上的永远闭口。

  什么人不会开嘴说话,还是永远。只有死掉的人。

  “奉卿之意,这一回孤的错处在父皇眼中已经逃脱。”李茂鼎听懂心腹的意思,他有一点不敢相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石侍妾的死就是皇上的答案。她死,一切结束。”崔长史这会儿懂了,皇太子是在替石侍妾伤心吗?一定的。

  但是更多的还是皇太子恐慌,如今有崔长史的安慰,他自然自己安然脱身,君父也不会再罚。

  皇太子李茂鼎觉得他又行了。

  “那孤也不好一直在东都懈留。我等还是赶紧东巡。”皇太子也想脱离麻烦。前面他就觉得前途无望,才会消极态度。现在知道自己没问题,皇太子又信心满满。

  “臣谨尊殿下之令。”崔长史瞧着活泛过来的皇太子,他没有拒绝的意思。他也盼着皇太子赶紧离开东都,东都这地方克皇太子,完克。

  宏武二十二年,秋,皇太子李茂鼎离开东都。在东边巡视一番,一直拖到宏武帝二十二年的孟冬临,应钟月的时候,皇太子李茂鼎打包一下,准备收拾收拾归京过年。

  宏武二十二年,皇帝虽然给四位公主赐婚。但是公主当然不急着下降驸马。至于驸马未来能不能迎娶公主,还要看着他们的建功立业成绩如何?

  皇帝重成绩,皇帝不重门户之争。

  宏武二十二年,仲冬之时,黄钟之月。皇太子李茂鼎回到京都。

  皇帝对于皇太子的归来,他的态度淡然。

  泰和宫,御书房。

  皇太子李茂鼎把自己一路出巡的经历呈报上去。皇太子的奏本搁到皇帝御桌上时。李恒没有急着看。

  李恒的目光落在长子身上,他问道:“你还有什么话对朕讲吗?”李恒想听一听皇太子的心声。

  机会给不给?

  宏武帝给了。

  “儿臣在奏本之中详细写明一一经历。儿臣错了,往昔不懂父皇待儿臣的看护,以至于在东都差一点铸成大祸。儿臣请父皇责罚。”皇太子李茂鼎跪下来请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瞧着皇太子真诚的认错,李恒点点头,他说道:“男儿办错事情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不懂得悔改。朕还想察看一下你往后的表现。”

  “你先去退下,去两宫皇太后处问安。再去见一见你的母妃。她们皆是你的长辈,你离开京

  都,她们也是挂念于你。去吧。”李恒摆摆手,他示意皇太子李茂鼎告退。

  得着君父示意,皇太子李茂鼎恭敬谢礼后,退出御书房。

  皇太子走了,李恒才打开皇帝的奏本,李恒仔细的翻看了两回。

  里面倒是老实的交待错处,这在皇帝看来就挺好。至于皇太子是真改,还是假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在时光之下,一切都会显露出来。李恒这一位帝王且不急。

  长寿宫。

  钱太后见着归来的皇太子,本为的一些抱怨心声这时候哪能讲出来。钱太后瞧着晒黑的皇太子,她的心头也有心疼。

  这一个孩子是钱太后打小看着长大,或者说李茂鼎的身上也流着钱氏一族的血脉。

  比起其它的皇子皇女,李茂鼎这一位皇太子给钱太后的亲近感最深。

  因着思念儿子,钱淑妃没有玉衡宫里的等候。钱淑妃直接就在长寿宫里候着。

  钱淑妃见着向皇太后,向她自己问安的皇太子。

  钱淑妃拿着手帕子擦试泪水。这等时候哭泣,于钱淑妃而喜极而泣。

  回来就好。○”钱太后说道:“茂鼎,你一归来,哀家和你母妃就心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累皇祖母担忧,累母妃担忧。”李茂鼎此时也有愧疚之色。

  东都他惹事,在宫廷之内的祖母和母妃如何担忧。如今一见亲人,他心头当然有愧疚之意。但是这一点也不代表了皇太子就不捅了篓子。只能说缕教缕不改,皇太子李茂鼎也算得惯犯。

  至于是改不了,还是皇太子的耳根子太软,总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故事。

  在长寿宫待一些时辰。李茂鼎陪着皇祖母和母妃说一些话。他说,她们听。

  东都发生的一些事情,钱太后和钱淑妃都在装傻,都装着不知道。皇太子不提,她们也不提。所有人都默契的装着一些事情已经过去。

  在长寿宫问安后,皇太子又去一趟长乐宫。

  在长乐宫里待的时间更短,尔后,皇太子李茂鼎就回东宫。

  李茂鼎归来,他一位皇太子当然就是东宫的主心骨。

  太子妃钟氏在见着皇太子时满面激动。她的眼眸子里盈盈含着泪花。

  “殿下平安无恙,真是祖宗保佑。”太子妃双手合十,她在感念李家的列祖列宗。

  “这些日子辛苦太子妃。”李茂鼎在东都时发晕,他心疼石素素,心疼的觉得没了她一天也没有活路。

  等着回到东宫,他见到太子妃的时候,他貌似又觉得石侍妾的殁了,又好像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不辛苦,全是份内之事。”太子妃笑着回了话。尔后,太子妃跟陪嫁嬷嬷说道:“嬷嬷,快把大郡主抱来,也让她见一见自己的父王。”

  一岁半的大郡主已经会喊人。她被奶嬷嬷一抱来后,她伸手就向太子妃要着抱抱。

  小小人儿可爱又漂亮。一切落在太子妃的眼中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然是满心欢喜。太子妃抱起闺女。她笑道:“来,我家的大郡主也喊人。瞧瞧?[(,这是谁?”

  太子妃指着皇太子,她这一说话,大郡主的目光就落在亲爹身上。不过对于皇太子,在郡主的眼中自然是陌生人。

  于是大郡主就往母妃的怀里钻。太子妃哄着女儿,她说道:“快看,这是父王,乖娘,快喊父王。”

  大郡主才一岁半的小孩儿,她丫丫学语。母妃一喊,她也喊一声。

  “父王。”虽然萌萌的童音喊字时可能不太清晰。不过落进皇太子的耳中,他还是听懂父王二字。

  皇太子这会儿心疼闺女。他想抱一抱,小孩儿那当然不乐意让陌生抱。于是皇太子有一点失落。

  太子妃宽慰道:“殿下刚回来,小孩儿还认生。等过些日子就好了。”

  “殿下,您一路风尘扑扑,想必也吃了累,受了累。您要不先去歇歇,晚宴时分再替您接风洗尘。”太子妃提议道。

  “依你所言,孤先去歇歇。”此时皇太子李茂鼎确实也感觉到乏累。于是他同意太子妃的建议。

  等着皇太子离开后,太子妃的神情冷漠下来。

  她的眼眸子里少一些情感。在太子妃怀中的小人儿感受到母妃的变化。她有一点害怕的感道:“母妃。”

  许是感受到怀中孩子的份量,太子妃的眼中又是染上色彩。这会儿太子妃对心腹的陪嫁嬷嬷说道:“嬷嬷,让人熬了药,东宫缺了皇孙,我不能再等了。”

  依着太子妃的心思,她当然想顺其自然的怀上子嗣。奈何各方的压力给来,太子妃哪能安坐如山。

  东都发生的事情,哪怕不是全知道。太子妃还是知道一些内幕。如皇太子身边多添了一些美人,还有一个得宠的石侍妾。

  特别是石侍妾有身孕一事,这给太子妃的冲击很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东宫一旦出现庶长子,太子妃怎么办?

  太子妃钟氏当然要赶紧的怀上一胎。一旦生下皇太子的嫡长子,太子妃也能喘上一口气。不必像现在这样被人时时刻刻着赶紧怀上一个皇孙。

  钱太后、钱淑妃都盼着皇孙,镇国公府也希望添一个皇外孙。

  同时燕王妃这一个妯娌也在旁边比衬着,太子妃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那是大的太子妃已经决定喝上生子秘方。

  燕王妃干过的事情,太子妃如何就做不得?

  “诺。”陪嫁嬷嬷跟太子妃一条心,这等事情当然不会阻拦。陪嫁嬷嬷也盼着太子妃的膝下有皇孙。

  只能说主仆的利益一致,都是想着有一个皇孙,东宫安稳,太子妃安稳。

  宏武二十二年,季冬临,大吕月。

  皇帝收到边疆的奏报,当然是诸多消息里的一条。被发配至河西的钱淑妃娘家人和宋昭媛娘家人,这二位妃嫔的娘家男丁殁了。如今就剩下一些老弱妇孺。

  至于为这般模样,因为今年的冬河西之地太冷,降雪一多,突然遇上突发的情况。然后,就没有然后。

  一场雪崩,出现意外。这时节里哪里不死人。只不过因着这两家人的身份特殊一点?[(,这才会有人报上来。

  李恒在沉默。这等事情里面的猫腻他都知道。

  只是皇帝不想管,或者他想看一看东宫的成色如何。

  于是皇帝把这一份奏本搁开。皇帝想装着没事情。

  钱淑妃和宋昭媛还是关心娘家人,她们的耳目在宫外有,那自然是钱太后和宋太后的帮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于是比皇帝晚了半个月的时间,河西之地的消息传来。

  钱淑妃和宋昭媛二人哭成泪人儿。这亲爹亲兄弟没了,连承继香火的侄子侄儿也没了。这可怎么办是好?

  玉衡宫。

  钱淑妃期期艾艾,她去求钱太后。一见着钱太后,钱淑妃哭成泪人。她说道:“姑母,您一定得做主。都说死者为大,如今侄女的父兄子侄比不在,后面就剩下来母亲嫂嫂和侄女,还望姑母您伸一伸援手,一定让她们归京吧。莫要再留了河西之地受苦。”

  此事钱太后也感同身受的难过。毕竟这钱淑妃真没了娘家兄弟子侄,皇太子往后的母族指望,自然就指着钱太后的娘家人。

  “哀家想一想法子。”钱太后没有拒绝钱淑妃的意思。

  “姑母,您一定有法子。”钱淑妃比钱太后更相信。在钱淑妃瞧来,姑母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长寿宫里,钱太后下了决心想帮衬一回老弱妇孺。

  长乐宫里,宋太后也听一回宋昭媛的哭哭涕涕。宋太后的心思更简单一些,她还觉得让宋昭媛的娘家人留在罪籍太难看。这一提起来就让燕王李茂眺脸上无光彩。

  于是两宫皇太后不约而同的向泰和宫递了消息。

  两宫皇太后想见一见帝王,李恒当然不会拒绝。

  申时,帝驾到了长寿宫。

  李恒向嫡母问安后,天家母子二人一起聊一聊话。

  钱太后就提到河西之地,皇太子的母族一事。

  “都说杀人不过头点地。天子,您罚也罚了。如今钱家和宋家,二门男丁已经没了。一些老弱妇孺也是无辜。天子可否开一开恩典也让她们归京。好歹这些是皇太子和燕王的外祖母、舅母和表姐妹,一直留在河西之地,哀家怕她们往后没什么活路。唉。”钱太后一声叹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母后相求,朕不拒绝。一些老弱妇孺,朕也无心计较。”李恒自然是默许的态度。

  “哀家替皇太子和燕王谢过天子的一片心意。也替淑妃和昭媛高兴一场。”既然目的达成,钱太后此时也说些小趣事。这等时候当然不能扫了皇帝的兴致。

  在长寿宫里,钱太后不求多的,只求能让妇孺回京都生活。

  于是皇帝默许了。等着从长寿宫离开后,皇帝又去一趟长乐宫。

  宋太后跟钱太后不一样。宋太后的意思更进一步。她说道:“不过一些妇孺,留着罪籍也不好替姑娘说亲。那些姑娘在外人瞧来还是皇太子和燕王的表姐妹。天子,你可否开恩一回,便

  是赦免了她们的罪籍。”

  宋太后就想一步到位,这提前免除了罪籍。等着这些妇孺归京后,这脸上也好看一点。

  至少宋氏一族接纳了燕王的母家亲人时,这态度上也能热忱几分。

  人在屋檐下,这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在京都这地界,这罪籍哪有什么出路在?

  母后您开口,朕就开一回恩典。??[”李恒也没有拒绝。他一同意,宋太后就是满面欢喜。

  “当让皇太子和燕王谢一回天子您这一位君父。您开恩,他们脸上光彩。”宋太后的眼中高兴。她觉得自己对于皇帝亲儿子的影响力还颇大。

  于是等着皇帝从长乐宫离开,她还欢欢喜喜。宋太后唤来身边的嬷嬷,她说道:“嬷嬷,你也听到哀家和天子的谈话,把好消息递给昭媛,让她支会一声燕王府。这等好事情不能拖。总要早早把人迎回京都。那些可是燕王的嫡亲外家。”

  “去吧。去递了话儿。”宋太后摆摆手,她让嬷嬷去传消息。

  “诺。”嬷嬷应一声。

  等着嬷嬷去传消息后,宋太后心情轻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九畹宫的宋昭媛一得着宋太后的口信儿。她当然非常高兴。

  宋昭媛高兴,这等事情也不会瞒着。燕王府里自然收着最新的消息。

  至于燕王李茂眺是什么心情,这可能就他本人最清楚。

  宫廷内苑,金粟宫,主殿内。

  晚膳后,贾祤哄着自家小儿去睡觉。贾祤本来沐浴一番,这会儿倒是没有太多的睡意。

  时辰不算太晚,也不算太早。贾祤趁着没有睡意,她干脆在书房捣鼓起来。

  李恒来时,不让人通传。于是他进来书房时就见着贾祤在绘画。

  等着一幅小图玩成,贾祤停了笔。此时旁边传来皇帝的声音,他问道:“祤娘这是做什么?”

  贾祤抬头,她瞧见进了书房内的皇帝。贾祤赶紧福礼。皇帝搀扶起对方。此时贾祤方才笑着回话,她说道:“好叫皇上知晓,臣妾闲着无事替小十一做的识字图。”

  “识字图。”李恒呢喃一回。

  “小儿识字时,有图才有趣。臣妾只把常用的一千字挑出来,准备慢慢做了识字图。等着来年烨哥儿年满三周岁后就可能替他起蒙。到时候他一边学识字,一边学算数。”贾祤的眼中,小儿的文化课自然不能落下。哪怕没有进式的进学,这也可以提前的备上。

  “如此等着小十一年满七周岁,他在正式的进学习武时,他已经识得常用千字,懂一些基本的算学。”贾祤对于小朋友的规划就是如此。

  常用字小朋友懂了,后面进学的难度就减少。至于学得更深,贾祤倒不强求。反正真正的进学后,皇家的师傅们又不是摆设。皇帝也盯着皇子们的教育问题。贾祤到时候也能少插手一点,也省心一点。

  “确实有趣。”李恒拿过这识字图,发现有图有字,这倒有趣。当然更有趣的这些图里也穿插着小故事。

  “祤娘下了功夫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李恒感慨。

  “臣妾用心全为小十一,他乃臣妾十月怀胎的亲骨肉。臣妾不用心,那也不成的。”贾祤眼中,她为亲儿子真的尽力了。

  小故事不全是编撰。贾祤结合历朝历代的青史,再加上一些民间传闻。两两相合之后,这些小故事才会登场记录上。

  在贾祤看来,她的亲儿子李烨字要识,算学得会,同时还不能死读书。人知史,方明理。

  这历史是什么?就是传承。

  列代关于字的故事,只要串连好,按着朝代的划分,从远古到近古,从古至今的一一安排上。

  楚王李烨这一位小朋友可以听一个乐子。有趣又简单,这是贾祤追求的。

  “小十一有你这等亲娘,乃他福份。祤娘,朕瞧着这识字图做的好。”李恒夸赞一回。

  “皇上觉得好,臣妾心头就好生的欢喜。您夸了,臣妾就厚一回脸皮的受领下。”贾祤笑着回话道。

  “这等夸赞,你本当得。”李恒有些舍不得拉下手头的识字图。

  李恒简单的看一看,上面的故事真的只是故事吗?

  在李恒看来,那更像是简化版本的青史。

  贾祤懂得读史明理,这一个道理李恒这一位帝王当然更懂得。

  在这一刻,李恒有一点懂得前世的那一位楚高祖如何就是办事有章法。这肯定是青史读多了。

  人学史,只要读懂了,读透了。青史为鉴,再笨的人也笨不到哪里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qxsw.cc。三桥小说网手机版:https://m.sq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