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安南国主,真·千刀万剐!_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三桥小说网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668章 安南国主,真·千刀万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68章 安南国主,真·千刀万剐!

  沐家死了

  土司死了。

  接下来轮到的就是安南的权贵了。

  依旧是公审,细数他们的罪孽,云南的百姓也纷纷站出来言明他们在云南是如何纵兵为祸,肆意烧杀抢夺,劫掠民财,残害良家,听的百姓是群情激愤。

  而乔允升也趁机审判,安南权贵尽数枭首,又是大片的人头落地。

  而连续三日的审判,乔允升也落实了百姓口中乔青天的美誉。

  毕竟是大明阁老,又是刑部尚书,铁面无私,一心为民,乔允升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大明朝的包拯。

  而这三日公审,各国使臣也是彻底见识到了大明的强悍,这么多权贵,脑袋说掉就掉了,大明,真的太可怕了,不拿权贵当人啊!

  最后一日,审判的只有一人,安南国主黎维祺。

  他自认为是大越国的皇帝,但在大明这里,他就是蛮夷国主而已。

  眼看着就要轮到自己掉脑袋了,黎维祺也顾不得什么大越国皇帝的威严了,他是痛哭流涕跪地求饶,表示自己日后愿意做大明皇帝的忠犬,绝不敢再犯大明边境了,只要大明愿意饶他一命,他愿意拿出全部财富来朝贡大明。

  这话说的朱由校都想笑!

  开玩笑,饶你一命,你愿意拿出所有财富?

  你还有什么财富?

  把你灭了,你的钱财,你的臣民照样是大明的。

  因此,黎维祺的审判正式开始,随着一道道罪证宣布,最终判处黎维祺凌迟。

  真真正正的凌迟,按照最高的三千六百刀来算,千刀万剐说的就是这个了。

  这凌迟可是一门手艺,要保证人犯在行刑过程中不会死,还要保证最后一道落下后人犯立刻毙命,整个大明有这种手艺的都没几个。

  黎维祺一听自己要被千刀万剐,当场眼睛一翻就吓晕了过去,这可是让乔允升都忍不住心里咯噔了一下,万一黎维祺被吓死了,那谁去挨这三千六百刀?

  还好经过大夫查验,黎维祺只是吓晕过去了,乔允升立刻让人把黎维祺带下去好好调养一下,明天就要凌迟了,今天可不能死了。

  而翌日凌迟时,朱由校还非常贴心的邀请各国使臣赴宴,大家一起看黎维祺这个安南国主怎么被千刀万剐。

  看着两旁坐在座位上战战兢兢,坐立不安的使臣,朱由校身旁的王体乾连忙介绍到:“还请各位使者放心,这三千六百刀啊,不是一天割完的,要分三天,每天一千二百刀。”

  一听要割三天,这些使臣更是吓得不行,这连续三天看着从活人身上片肉凌迟,这还能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吗?

  这些使臣害怕,但大明的百姓却不怕,凌迟啊,多少年难看到这样的光景。

  于是在大明君臣,各国使臣,各地赶来的百姓围观下,黎维祺,这个安南最后一位国主,安南黎朝的末代皇帝,被连续三天,硬生生割了三千六百刀最终咽气。

  不得不说,这大师傅手艺就是不一样,还真是最后一刀落下才咽气。

  而这一幕也是看的各国使臣脸色惨白,心有余悸,晚上做梦都是自己被凌晨和黎维祺来找自己索命的场景。

  至于朱由校,睡得无比安稳。

  开玩笑,大明如今国运正隆,他堂堂真龙天子,统御天下的皇帝,还会怕这个?

  全部处决完毕,张好古又让大明报专门撰写一篇文章,目的就是宣扬大明国威,让百姓知道如今大明的强盛,以及对百姓的重视。

  张瑞图甚至灵感爆棚,又连夜写了几篇戏文,除了描写王师远征安南,以及神兵天降焚烧升龙的戏文还,张瑞图尤其着重描写了对沐家的审判。

  其中张瑞图声情并茂的书写了大明天子的仁慈,心念沐家劳苦功高,又对云南百姓的惨状感到愤怒,而乔允升被其描写成了大明的包拯,铁面无情,硬要处死沐家全家,最后心念百姓的大明天子无奈同意,但还是给沐家留下一点血脉也算全了君臣之情,沐家两百余年的功劳云云。

  这篇戏文写出来,朱由校尤其的满意,朱由校满意了,张瑞图也立刻拿着戏文就去换钱了。

  眼下张瑞图的戏文润笔费越来越高了,大明次辅,礼部尚书亲自编写的《天启微服私访记》系列,那可是大明如今最火爆的书。

  而根据这一系列故事改编的戏文,那也是场场爆满的大戏。

  如今张瑞图的新戏出来,多少人抢着要都不一定能抢得到呢。

  而随着大明报在大明各地传开,加上这新的戏文传播,大明各地的百姓也是了解到了事情经过,一时间百姓欢呼不已,纷纷为大明的强盛而骄傲。

  而戏文里天启皇帝的仁慈和最终的无奈也让百姓纷纷动容,真是大明的好皇帝啊,不愧是圣天子,对百姓好,还念旧情。

  这杀人能怪皇帝吗?

  不能!

  都怪沐家!

  如果不是沐家作死祸害百姓引来外敌,皇上怎么可能迫不得已杀了他们?

  这些坏人,都害的皇上伤心了!

  别说百姓了,就是朱由校见到编排的戏剧,自己都有些懵,戳了戳身旁的张好古:“师父,朕真是如此心软的一个人吗?”

  张好古则是说道:“这戏文编写的甚好,百姓很喜欢啊。”

  朱由校点了点头:“看来,朕还是真是个心软的人,唉,就是心肠太软了,舍不得杀人啊。”

  朱由校和张好古的话让周围的官员听到了,一个个面色各异,不敢言语。

  心肠太软?

  舍不得杀人?

  听听,听听,人言否?!

  你要是心肠软,舍不得杀人,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头落地了!

  但百官不信有什么用?

  百姓信就行了啊。

  这戏本来就是给老百姓看的,百姓看了叫好,感觉皇上就是自己心里那个仁慈的皇上模样就够了。

  戏文结束,朱由校心满意足了,百官散去,西苑恢复了平日的安静。

  朱由校伸了个懒腰:“今日这戏文,看的不错。”

  魏公公连忙凑上前:“皇爷开心就好,皇爷可是累了,奴婢让下人准备热水给皇爷解解乏?”

  朱由校说道:“叫上师父一道吧,汤池准备好,魏伴伴你也来。”

  魏公公眉开眼笑:“诶。”

  很快张好古赶了回来,朱由校笑着说道:“这夏季啊,有时候风雨一过就是湿冷,让人不舒服。”

  “朕寻思泡个汤沐。”

  张好古笑了:“那正好,臣这里有个东西,正好给皇上看看。”

  泡着汤沐温泉,朱由校舒服的依靠着石壁:“如今,天下总算又是太平了。”

  感受着温泉池水缓缓荡漾,张好古也是感慨:“是啊,风平浪静不容易啊。”

  闭着眼睛泡着澡,朱由校缓缓说道:“师父之前呈上来的折子,朕看了。”

  “效仿成祖,将安南化为大明的郡县,是个好法子。”

  “这南北交祉一设立,这安南想再融到一块,就不容易了。”

  “当年宣宗因为永乐年间五征漠北,国力大不如前,不得不收缩力量,舍弃交祉。如今这交祉总算是回到朝廷手中了。”

  张好古也是闭眼享受着温泉:“交祉一地,关乎朝廷对西洋的掌控。掌握交祉,朝廷就能扼控西洋诸国,南掌,东域,大城等藩国不提,那海上诸国,亦在我大明掌控之中。”

  “臣翻阅案牍,也是查到了昔日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一些痕迹,舰队下西洋,游历诸国,少不了交祉之地作为补给。”

  “日后朝廷有了可远航的水师,以交祉作为踏板,水师自福建启程,可巡视南洋,把控这片土地,这南洋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稻种可一年三熟,是难得的宝地啊。”

  朱由校睁开眼睛:“一年三熟,朕听闻过南洋的稻种优良,宋代便曾引进占城的稻种,但这南洋的稻种到了中原,却不能一年三熟,看来还是气候的缘故。”

  张好古说道:“南洋与大明还有所不同,南洋气候湿润温暖,因地制宜,稻种故可一年三熟。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莫过如此。”

  “想要培育事宜本土的稻种,非经年累月不可得。”

  “且口感未必有原先稻种好。”

  魏公公问道:“这么说来,张师傅认为这稻种不用大费工夫了?”

  张好古笑道:“如今不少人都觉得,朝廷有了肥料,原先的稻种又不是不可,能用便行,何必大费周章培育新的稻种。”

  “但这天下的人口,可是在不断增多啊。”

  “如今大明有户三千万余,这么多张嘴,总是要吃饱肚子的啊。”

  “眼下这稻种是够了,可遇到灾年呢?朝廷总要有所准备才是。”

  朱由校点了点头:“是啊,大明的百姓越来越多,朝廷需要更多的粮食啊。”

  张好古笑道:“等日后辽东平定了,辽东可作为一处粮仓,还有交祉,交祉也可成为朝廷的产粮地。”

  “这粮食眼下总是够百姓吃的,但稻种的培育也不能落下,粮食的事,是天大的事,百姓家里有粮,这天下就乱不起来,就算有心人想要生乱,百姓也容不得他们造反。”

  朱由校说道:“朕这些时日看师父你送来的那副舆图,这天下何其大,东南西北,到处都是土地。朕要晓谕后世儿孙,决不可放弃格物,放弃行伍,大明的皇帝必须时刻着眼世界,准备用大明的剑去给大明的犁开辟更多土地。”

  “天下这么大,朕穷其一生恐怕都无法征服一二,但想到还有这么多疆土等着朕的儿孙后代去拿,朕就开心的不行。”

  张好古笑道:“皇上,还记得方才臣说有东西要请皇上看看么?”

  朱由校来了精神:“师父又得到了什么新奇玩意?”

  张好古对魏公公说了几句,魏公公立刻派人取来,朱由校看着眼前几个蒙着布的东西,打量了一番说道:“这是,船?”

  张好古笑着揭开蒙布:“正是,皇上,这是红夷人的战船啊。”

  朱由校拿起一个模型细细打量,然后放在水中看着模型在水面上浮动,随后波动水面模拟风浪,看着战船模型随着水波忽上忽下,神情也是严肃起来:“红夷人的船,不一般啊。”

  张好古说道:“皇上,自成祖后,大明再也没有组织舰队下西洋,迁界禁海后,舰队荒废,又经历图纸被焚,大明想要新建一支船队威服四夷,就需要另辟蹊径了。”

  说着,张好古拿起那个最大的模型放在温泉水面上:“皇上您看。”

  “这是西洋人的大型战船,有三层炮位,可容纳四五十门红夷大炮,每门都是千斤以上的重炮,其船事宜远航,能抗海上的大风大浪,这一侧开火,便是二十余门火炮轰鸣,偏偏他们的战船能扛住这样的冲劲。”

  “在这一方面,我们的福船不如他们。”

  朱由校沉吟起来:“所以,师父才要仿造他们的战船。”

  张好古说道:“仿造他们的战船,不仅仅是给大明提供一批可用的远航舰船,也是给大明的铁甲舰制造增添经验,全面钢铁铸就的大舰造不了,那外附铁甲内用蒸汽机的船,大明还造不了吗?”

  “眼下大明在某些方面,举世无双,可在另一些方面,差的就有些多了。”

  朱由校知道张好古说的是哪方面,他也有着开拓四海的野心,大明需要开拓四海,就需要一支强悍的舰队,一支像成祖年间,能威服四方蛮夷的大舰队。

  “福建的造船工匠们,能否仿造西洋人的战船?”朱由校问道。

  历来,中原造船技术最好的就不是京畿和江南,而是福建。

  福建的造船技术是中原最好的,例如大明的宝船,福船,皆是由福建的精工巧匠制作而成。

  虽说如今朝廷在江南,在辽南设置了造船厂,但造船工艺,还是要看福建。

  听到朱由校的问题,张好古说道:“福建的造船工匠们,如今工艺传承还没有太多缺失,仿造红夷人的战船,问题不大。”

  朱由校点了点头:“那就先仿造红夷人的船吧,调福建的造船工匠入江南,在江南的造船厂仿造红夷人的战船。”

  说完战船的问题,朱由校又说道:“还有,关于交祉的事,如今交祉一分为二,这总督一职,内阁有何打算?”

  张好古笑道:“臣以为,交祉可仿草原,以武将为总督先震慑。”

  “这交祉之地,臣打算让南京神机营指挥黄得功来担任这个北交祉总督,同时打算找个交祉人来担任南交祉总督。”

  朱由校立刻就明白了张好古的意思,让黄得功担任实际总督,同时再让一个交祉人来担任名义上的总督,黄得功在交祉,就能震慑交祉那些蠢蠢欲动的心思,而提拔一个交祉人来当总督,也能让交祉人看到上升的渠道不至于起乱子。

  归根到底,还是连打带消,拉拢一派打击一派的手段。

  但不管这种手段多么老套,他好用就成啊。

  “黄得功,带领神兵营焚升龙,生擒安南王室权贵,的确是个好人选,他在交祉,交祉那些人不敢乱来。”

  朱由校说着,吩咐道:“升黄得功为太子少傅,升授龙虎将军,勋上护军,任北交祉总督。”

  定下黄得功的升迁后,朱由校也没闲着,他看起其他人的功绩,韩耀威,赵玉琪,秦良玉,郎平宇等挨个加官进爵,该升的就升,总之高官厚禄,朝廷决不亏待有功之臣。

  定完了对众人的嘉奖之后,朱由校泡澡也泡得尽兴了,从温泉池里出来说道:“这各国朝贡的使团,近日就要抵京了,内阁要准备好接待。”

  张好古笑道:“皇上放心,礼部已经准备好了,全套礼节不会出错。”

  “如何彰显我大明国威,内阁有什么想法没有?”朱由校又问道。

  这各国使臣来朝,上国肯定是要彰显一下大国气象,天朝威仪的,这么好的装逼时刻,朱由校可不能错过,毕竟这总在臣子面前夸耀自己的武功,哪有在这些外臣面前夸耀来的舒服?

  张好古思索片刻说道:“皇上,不妨举行一次大阅,如何?”

  “大阅?”

  朱由校眼前一亮:“大阅倒是个好主意。”

  “这各国来朝,朝廷举行一次大阅演武,是能威慑诸国。”

  张好古继续说道:“那不妨抽调三大营,另从草原调一部兵马来,直接在京师外举行一次军演,演练大军作战,攻城拔寨。”

  朱由校点了点头:“嗯,就这么办。”

  “内阁下达旨意,选拔兵马,进行操演,朕要让那些使团看看,大明的天威。”

  定下计策,张好古回到内阁后立刻下达命令,转兵部下达草原,南北三大营,抽调新军马步万余人举行操演。

  这可是一次大活动,可以说是天启朝第一次举行这么大规模的实兵操演,动用的都是野战新军,真刀真枪。

  而随着调动的兵马越多,准备的火器越多,这场操演的性质也从一开始的夸耀武功变成震慑四夷,主要是震慑辽东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qxsw.cc。三桥小说网手机版:https://m.sq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